1#
来源:凤凰佛教综合


      寺庙、道观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多是由出家人所建,然而,在北京市内与周边有许多寺庙、道观,其中的一些却是由皇朝宫务员的太监们自掏腰包、或吸引外资集资所建、所修、所养。


宦官由于遭受阉割使得心理和生理严重失衡,因此急需心理上有所寄托,为此他们大多转去信佛(或信道),并混淆佛、道教义,将丘处机拜为祖师爷,相信因果报应,认为阉割就如同削发出家修行一样,以此来求得心理平衡。太监建庙除了信仰外,更主要是需要有个老有所养、终有所葬的万年吉地。修建寺庙、道观就是为了在他们退休之后能有一个养老安身的去处(因为阉割之人是不能埋入自家祖坟的)。

法海寺:自然矿物描绘的精美壁画

法海寺位于北京西郊翠微山南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明当朝太监李童集资始建于明英宗正统四年(1439),距今已有500年,原起名龙泉寺,落成于明正统八年(1443),因明英宗亲赐“法海禅寺”匾额,改名为法海禅寺。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到明武宗正德元年(1504-1506)经过重修。

法海禅寺山门(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白毛狼王)

法海寺内大雄宝殿中东、西、北面上保存有大殿彩绘壁画,东、西壁上合绘有《十方佛赴会图》、北壁上是《帝释梵天图》,由北墙西侧和东侧合绘二十诸天。梵乃佛教术语,梵天是佛陀身边的护法天神,其中帝释天就是至尊。

这些彩绘壁画是由当时的画士张平、王义、顾行、李原、潘福、徐福林等十五人所合绘,为本寺之宝,颜色由于采用的是自然矿物,可以长久不退色。

地址:北京市翠微山南麓模式口48号

门票:普通参观门票现为20元。

碧云寺:明朝两代大太监相中的墓地

碧云寺位于北京海淀区香山公园北侧,西山余脉聚宝山东麓,是一组布局紧凑、保存完好的园林式寺庙。创建于元至顺二年(1331年),后经明、清扩建,始具今日规模。寺院坐西朝东,依山势而建造。整个寺院布置,以排列在六进院落为主体,南北各配一组院落,院落采用各自封闭建筑手法,层层殿堂依山叠起,三百多级阶梯式地势而形成的特殊布局。

香山碧云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白毛狼王)

碧云寺自元代创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相传此地原为金章宗玩景楼旧址,本名“碧云庵”。明代武宗正德十一年(l516年),以佞幸得宠的御马监太监于经相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利用税收和从皇帝处所得钱财扩建了碧云寺,并立冢域于寺后,又在冢上种植了青松作为死后葬身之所。据说这种做法叫做“青松压顶”,实际上也是墓葬的一种标记。大概是因为有过这样一段历史,当地的人们都把这座寺称为“于公寺”。后来于经下狱庾死,葬身碧云寺的打算也落空。明熹宗天启三年(1623年),魏忠贤也看中这块宝地,再度扩建碧云寺,又在于经墓圹屋础上加工扩建,作为自己死后墓地。但五年后魏忠贤也获罪,墓穴遂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北门

门票:10元

智化寺:中国古音乐活化石

智化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明代古刹,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具有独特的明代特色。其庄重典雅、用料独特的黑硫璃瓦顶,素雅清新的装饰彩绘,精美古朴的佛教艺术,有“中国古音乐活化石”美誉的“智化寺京音乐”,都是不可多得的瑰宝。

智化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白毛狼王)

虽历经500多年,智化寺的基本格调受到了较好的保护,特别是智化寺藏殿内的转轮藏,更是目前北京唯一的一具明代原木结构转轮藏,年代早、雕刻精美、线条粗犷而有力。京音乐是在智化寺建寺之初传入的,它采用的是中国民乐的工尺谱。其谱稿是由明代宦官私自带出宫廷的,既包涵有唐、宋佛教法乐的精髓,又吸收了宋、元、明民间俗乐的调式,成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500多年来,京音乐一直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智化寺兴建于明代(西元1443年),初建时是明英宗宠信的太监王振的家庙,不像一些古刹名寺具有恢宏的历史或悠久的渊源,现在它虽然是一处不起眼的寺院,但是在繁盛时曾占地约两万平方米。目前东西两路已荡然无存,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共四进院落,总长278.8米,宽44.5米,方圆12683.78平方米,是北京现存的唯一仍保持著明代风格的佛教寺庙。

地址:北京市禄米仓5号

交通线路:44、800、750路公交车在雅宝路下车。24、674路公交车禄米仓站下车。

承恩寺:明朝东厂特务重要据点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段。距离市中心约20公里。始建于明正德五年(公元1510),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两次修缮,2001年开始重修,现未对外开放。

北京石景山承恩寺(图片来源:中国网 摄影:贾云龙)

承恩寺规模崇宏,布局严谨,占地约30亩,为四进院落。它和明清两代的皇室都关系密切,清朝的礼亲王前来西山扫墓祭祖都要在承恩寺歇息拜佛。承恩寺东侧建有关帝庙,供奉的是忠义的化身——关羽,他不仅受到历代帝王尊崇、官民祭祀,也受到道家、佛家的顶礼膜拜。庙门门额刻“敕封三界伏魔大帝庙”,庙有前后两院,前院大殿形状独特,前厦后廊。承恩寺古树苍天,奇树众多,有柏树、松树、国槐、人字柏等,其中还有四株400年以上的古银杏,郁郁葱葱,果实累累。

承恩寺自古还有三不之说,即不受香火、不做道场、不开庙,因此庙门常年紧闭。曾有人推断,此处可能是明代政治史上的特务机构,是东厂西厂的外围重要据点,兼有皇家情报机构的功能。

地址:位于石景山区模式口大街东段

万寿寺:北京艺术博物馆的栖身之所

万寿寺位于京城西直门西北七华里处的苏州街北,是一处清幽、肃穆的皇家庙宇,历经明清几代皇朝的大规模兴建,最终形成了集寺庙、行宫、园林于一体的皇家佛教胜地,曾是清代皇家祝寿庆典的重要场所。

北京万寿寺(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摄影:白毛狼王)

万寿寺始建于唐朝,称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修,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司礼监冯保督建而成,改名万寿寺,成为皇家寺庙。主要用做藏经卷,后经板、经卷移至番经厂和汉经厂,万寿寺便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清朝时又经几次重修扩建,西路于乾隆朝时改为行宫,遂成为规模宏大的皇家重寺。清乾隆十六年和二十六年,清高宗弘历曾两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重修万寿寺行宫,在西跨院增修了千佛阁和梳妆楼,形成最后格局。当年,慈禧往来于颐和园与紫禁城之间,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

乘车路线:74、300、323、482、534、658、699、944、967、968、特5、特8、运通103、运通108、运通201万寿寺下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