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泉州是一座富有多元化宗教的城市,也别称宗教博物馆,然而集聚着各类教派的泉州,教徒用于祭祀的香又是从何而来,这一直是道迷。不要觉得这并没有什么,泉州可以称为中国宗教最多的城市,例如、佛教、伊斯兰教、印度教、摩尼教(明教)、儒教、基督教等大教,其它小教不计其数,所以泉州也可以成为是一座神明向往的城市,也因为当地人富有包容性和浓厚的信仰气息,就在涂门街就有许多集聚在一起的各类教派,然而一千多年他们也并不冲突,也很好的保存到现在,也因为当时宋朝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引进的文化让泉州如今还是依然如此完美的保留着过去的遗迹。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永春达埔,一座神韵的古镇,达埔镇位于永春县城中南部,距县城16公里,面积121平方公里。东临石鼓、岵山、仙夹等乡镇,西接玉斗镇,南与安溪县湖头镇、金谷镇交界,北与蓬壶镇接壤。“泉三”高速、省道306线、206线交叉通过境内,为贯通闽西北、闽东南和永春县内外的交通枢纽。连续五届的福建省文明村镇。是永春神香、永春芦柑、永春佛手茶、养脾散的发祥地。

  
  
  
  今天一起感受下永春达埔制香的工艺及引领现场的晒香场面。
  

  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于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然而永春的制香工艺源于蒲氏。永春蒲氏的制香业,又源于千年前“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

  
  
  
  制香讲究,沾、搓、浸、展、抡、切、晾、染、晒……古法制香,一气呵成;千年技艺,香魂永驻。
  
  
  
  

  永春香选用几百种中药材为主料,尊古法制作,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十几道工序,全程纯手工操作,包括打底、上内粉、抡香、晒香、染香脚等,看似简单,却需要极为娴熟的手法。

  
  我们走进一间制作工坊,现场令我们大吃一惊,工人全身都是灰尘的在进行一道制香工序那就是抡香。
  
  
  这样恶劣的环境,也令我们十分担心,不知道会不会对身体有影响,当问起老板时,老板说这些都是用药材做成的对人体没有太大影响,虽然说是那样说,但还是挺可怕的。

  
  
  制香的整个过程是:

  第一步:香芯沾水
  手抓整把平整的竹签,按香肉部分的长度沾水,使其搓上粘粉。干净的竹枝沾水浸湿,留下香脚长度10—12厘米,手拿的地方不沾水。
  第二步:搓上粘粉(打底)
  使竹枝能均匀搓上粘粉。以搓揉的方式将粘粉附着在湿润的香芯上。第一步与第二步合称打底,称为第一次浸水(俗称一水)。

  

  第三步:浸水(上内粉)
  水分使粘粉产生黏性,以便黏附香粉。将打好底的香枝,浸水至与粘粉同一高度。

  

  第四布:展香
  将浸水后的香枝,展开成扇形使香枝分开,再将香料粉撒于香枝上,使每支香均匀地黏附上香料粉。并借由展开成扇形时将其分开,将有瑕疵的香挑出。

  
  第五步:抡香
  展香撒上香粉后,用双手手掌将香作圆形转动,使香料粉均匀地附着在香枝上并适时地将有瑕疵的香挑出。

  第六步:切
  以右掌和右臂弯抱住香枝,左手在上,让香枝更加扎实且圆滑平整。

  第七步:晾香
  将制好的篾香均匀交错晾在香架上或直接以香花的形式放在地上,以利通风与日晒让香均匀晾至七成干。
 跺香花是永春篾香制作的一道风景线,先将篾香扎成一束,立在地上,用双手轻扶着然后很快地朝一侧转开,稍一调整,篾香便呈一朵绽放的花状开在地上。

  第八步:染香脚
  晾香至七成干后将香收起,平整后在香脚的部分浸染红色染料,将香脚染色。

  第九步:晒香脚
  将染好香脚的香重新晾开在香架上,晒时要均匀抖动香架,随香翻动,完全干燥后即成天然香品。

  
  

   随着永春制香企业的不断涌现,永春制香工艺也从原来的纯手工操作到半手工半机械的状态,而原料的配制、制作手法、产品包装,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在坚守古法的基础上,蒲良宫对原配方做了调整,因为他相信,与时俱进才能让传统工艺真正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