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文摘自凤凰卫视11月18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主持人):1948年10月,中共数十万大军陆续集结太原,兵临城下,将其团团包围,只等时机一到,即刻对太原发起总攻。而就在此时,太原城内却突然冲出了一支部队,阎锡山以7个师的兵力主动对驻守在太原城外的中共部队发起了攻击。



  原来这年9月底,中共华东野战军突然对济南发起进攻,并且在短时间之内全歼10万守军。济南的陷落,给阎锡山带来了强烈的震撼。他随机决定以攻为守主动出击,以7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驻守太原城外的中共军队进犯,企图乘秋收之际,到太原城南的平原地带产粮区去抢粮食,以缓和城内的粮荒,同时破坏中共军队攻城的准备。一场大战因此提前到来。


  解说:太原战役打响前,徐向前还在石家庄养病。按照中共太原总前委的作战方案,中共方面预定在10月18日向太原发起攻击。然而此刻,情况却突然发生了变化。中共中央军委考虑到阎军脱离坚固防御工事,正有利于部队野战,因此当机立断,决定提前13天发动太原战役。


  10月5日,太原战役打响,阎锡山派出的7个师遭到中共部队全面阻击。经过11个昼夜的连续作战,到10月16日,中共军队突破了阎军南线第一防御阵地,占领城南武宿机场。炮火控制了北机场,断绝了阎锡山获取外援的空中通道。失去了空中运输通道,蒋介石的外援就无法到达,太原就真正成为了一座孤城,阎锡山十几万人马可能被中共部队生生困死,阎锡山心急如焚。他一面严令部下夺回南北机场的控制权,一面暗自派人到汾河西安设法修建临时机场。然而阎锡山万万没有想到,中共军队却突然出现在了东山第二道防线上。处于太原山脉中断的东山,南北宽15公里,东西长30公里,是太原的天然屏障。这里距离太原城3到5公里,地势高处300多米。其主峰罗山高出太原城500米,可俯瞰整个市区。阎锡山深知东山对于太原的重要性,他曾经说过东山一失太原即失。因为东山的重要战略位置,阎锡山在中共军队围城之前,在围绕东山构建了严密的防御体系。防御体系以城内为中心区,在城外的东、西、南、北方向分别设立四个守备区,构成一个环绕太原城四周的百里防线。百里防线壕沟交错,碉堡林立,有各式碉堡五千多个。而百里防线的核心,就是东山要塞。东山要塞由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山头四大要点构成。四大要塞均坐落在东山山麓的顶端,地势险要,工事相当坚固复杂。


阎生贵(太原战役老战士):这太原东山呢有个四大要塞,它整个控制着太原,那是要害部位。它这四大要塞互相之间都有暗道,互相通着呢。它周围有围城铁路,部队机动啊,机动也挺方便的。


  解说:阎锡山曾对外宣称,四大要塞是塞中塞,堡中堡,足抵精兵10万,以火海对人海,以铁弹换肉弹。阎锡山这样解释,自己对修建碉堡的热衷与迷信。14岁辍学经商,28岁出任山西督军。青少年时期的商海与宦海浮沉历练了阎锡山,也造就了他强大的自我保护能力。修筑独一无二的窄轨铁路,经济上奉行贸易保护,政治上高度自治,阎锡山将自己的山西包裹得密不透风。为了死守太原,他倾尽心血修建了绝无仅有的碉堡防御体系。


  温瑞茂(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阎锡山这个这是他的这个老窝了,他的这个在东山的特别在东山要塞上,四大要塞上他的这个碉堡,明碉暗堡和这个地道,都修得非长完备,他层层的防御体系。


  解说:1948年11月,美国《生活》杂志记者来到重重包围中的孤城太原后,在写出的报道中这样描述:任何人到了太原都会对数不清的碉堡砍到吃惊,靠的、低的、长的、圆的、三角形的,甚至藏在地下的,构成了不可思议的严密火网。他甚至感叹太原防线,比当年在欧洲战场上的马其诺防线还要强。晋中战役之后,阎锡山加紧补充兵员,将部队扩充到十万人,这些主力部队几乎全部布防在东山防线。要打掉东山四大要塞,等于虎口拔牙。


  陈晓楠:在中共中央均军委决定发起太原战役当日,徐向前就抱病返回了太原前线指挥作战。早在晋中战役期间,徐向前已经缜密地审度了多个方案,到达太原之后,他曾经向赵承绶等被俘的阎军高级将领调查过太原城的守备力量、防御体系、阎军作战特点、工事的坚固程度等等,还有就是弹药物资储备以及补充情况,甚至各主要防区指挥官的名字特点都一一了解,以及从中寻找攻城方案,然而演习涮密不通风的防御体系却似乎很难找到突破口。


  解说:从太原的自然地理形势和阎锡山的防御重点来看,进攻太原首先必须突破太原城东的东山防线。


  李茂盛(《阎锡山传》作者):这个东山呢,就是从榆次过来,就路过这个地方。这个要塞指的是榆次到进入太原的必经之路。后来有铁路走铁路沿线走,打仗是占山头了。如果东山四大要塞在,那么就进不了太原城,必须把这个四大要塞拿下来。


  解说:近代历史上,有两次贡献太原的战例。一次是1644年,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摔农村军打下太原;一次是1939年,日本侵占华北,攻陷太原。两次都是由城东依靠东南,攻进太原城内的。李自成和日本人都是先攻取最东面的主峰,而后采取向西平推的战法组织攻击。然而情况已今非昔比,1939年,日军占领太原后,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日军撤走以后,阎锡山汲取教训,在日人构筑的防御工事基础上不断增修,对东山主峰防区进行了加固。修建了批量工事碉堡,并加以重兵防守,形成了目前极为复杂易守难攻的要塞工事。考虑到自己的兵力和装备均不具备优势,而且积极即将到来,攻取难度将加大,必须速战速决。徐向前最终决定不走老路,而是主张由南北两个方向直接插入东山四大要塞,攻占这条南北长达八公里的阵地,将太原内城与东南主峰从中间切断。


  马长志(《徐向前传》编写组成员):如果说把整个太原呢比作是一个人的话,四大要塞是人的脑袋。然后南边一个机场,北边一个机场,这个就成人的两只手。两条腿呢伸到汾河,伸到汾河下边,中间五脏六腑就是太原了。


  解说:拿下东山等于在阎锡山防御体系的咽喉部位砍了一刀,徐向前的目的是切断太原与东山主峰的联络后,进行分别围困,这样东山主峰就失去了军事后勤补给。如此一来,守备东山主峰的阎军不投降也得被困死。然而东山四大要塞固若金汤,相互之间形成了密集的火力线,拿下它谈何容易。即便是身经百战的徐向前,一时间也是一筹莫展。


  那段时间,徐向前常常对着地图凝思,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经验告诉他,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必须将四大要塞撕开一条口子,这样才能突破严密的火力封锁线。然而缺口从哪里打开呢?一条意外的消息,突然带来了一丝光亮。这天在同侦察参谋聊天时,徐向前得到了一条重要信息。一位从敌占区东山来的地下党支部书记正在前线,徐向前连忙召见了这位同志。


  徐向前曾经在他自己的回忆录里写下了当时的情况:从东山柳沟村来了一位地下党的支部书记叫赵炳玉,提供了重要地形情况。他说东北方向有条小路,可直插敌纵深要点牛驼寨。只要部队隐蔽行进,便不易被敌发现。


  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通过这条秘密小路,就可以楔入东山四大要塞。从内部进行突破,这是徐向前的作战预案中亟需找到的最理想的突破口。


  陈晓楠:牛驼寨是东南四大要塞当中最重要的防区,因此阎锡山对牛驼寨非常重视。构筑了坚固的钢筋水泥碉堡10个,每个碉堡周围都有3到4个小碉堡,共同组成一个小阵地。在碉堡的外围,密集的布置了铁丝网和雷区,各碉堡之间都有火力交叉网,每个碉堡还配备有3到5个一二零迫击炮、五零炮和掷弹筒,每个士兵还配有两三个燃料弹。阎军在牛驼上的守兵是一个保安团,共有四五百人。


  解说:经过严密规划,徐向前作出部署,由一支部队从秘密小路直插牛驼寨,而大部队分批出大,经榆次秘密绕道至东山防线外,等楔入牛驼寨的部队到达后,同时发起攻击。当天晚上,临出发前徐向前向战士们做了最后的动员,他要求每位战士都备足干粮和弹药,准备长途奔袭。一切准备就绪,部队星夜出发急速奔向牛驼寨。


  18日拂晓前,秘密插入牛驼寨的西北七纵一部抵达目的地,伴随着白色信号弹升上夜空,中共军队突然向阎军发起袭击。几无防备的阎锡山部守军一时大惊,阵脚大乱。在猛烈的火力攻击下,中共军队一举拿下了牛驼寨的大部分碉堡,东山防线全线震动。


  李茂盛:牛驼寨真是费了苦心经营,牛驼寨埋了几千个碉堡,下功夫修起来都垮了,都没有摧毁。牛驼寨摧毁以后,他仍然坚持要死守太原。这是牛驼寨这么坚固的防守工事摧毁了以后,都没有摧毁他坚守太原的决心。


  解说:牛驼寨失守后,阎锡山严令东山防线集结重兵,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牛驼寨。18日、19日两天,阎军以每次1500人以上的兵力在炮火掩护下连续冲锋,向牛驼寨发起猛烈反扑。其他三大要塞,也动用数百门山野榴炮支援牛驼寨。同时出动空军,对牛驼寨进行轮番轰炸。上万发炮弹落在牛驼寨阵地,方圆两三公里的土地上无一寸完好土地。激战六天后,负责守卫阵地的西北野战军七纵终因伤亡过大被迫撤出牛驼寨。

  今天,太原战役纪念馆有设立在地势最高的牛驼寨上,高耸的纪念碑在这里俯瞰着全城。由于地处城郊,山势过高,因此很少有人居住。但是1948年,就是为了争夺这块山头,国共双方数次争夺,拉锯战持续了一个多月。


  得到西北野战军第七纵队弃守牛驼寨阵地的消息后,阎锡山在绥靖公署举行庆功酒会,并把从牛驼寨缴获的解放军苏制机枪作为苏联军援的证据,向记者展示。牛驼寨出现的险情,再次提醒了阎锡山,为确保东山屏障,阎锡山再次抽调重兵,集中于四大要点,确保东山防线万无一失。


  牛驼寨的得而复失,令徐向前极为焦虑。连续多日他很少休息,有时长久地站在侦察地图前凝望,有时勉力到前沿阵地进行考察。夜以继日的思考和工作,使得徐向前的身体每况愈下,饮食减少,偏头痛复发,服药也不减轻。


  马长志:抗战的后期,解放战争前夕,大约有三四年的时间他身体不好。肺结核,有时候还头痛。头痛起来以后啊,那个都想撞墙,整到这个份儿上了。


  解说:徐向前被公认为中共当中军事素养最好的将军之一,他低调、沉稳、务实、严谨,这位黄浦一期的毕业生曾会同张国焘的一起创建了鄂豫皖根据地,成为红四方面军的缔造者。然而此后,他奉命西征,兵败河西,命运急转直下。辗转回到延安后,徐向前一度沉寂,离开军事指挥第一线。后在毛泽东安排下出任抗大校长。国共内战爆发后,徐向前临危授命,成为华北野战军的指挥官。然而,当年艰苦的河西决战,拖垮了徐向前的身体,肺结核、肋膜炎、消化不良,种种疾病缠身。这位重新走上前线的将军,常常只能在病床上完成他的指挥任务。


  陈晓楠:形势逼迫徐向前不得不重新调整战略部署,智取失利之后,只能采用强攻。10月23日,徐向前作出了决定,三天之后的10月26日,将对东山要塞发起全面攻击。总攻前夕,徐向前申请将第四野战军的炮兵第1师调来驰援太原。第一炮兵师是中共军队当中最强大的炮兵部队之一,该师有两个装备大口径日式、美式榴弹炮的重炮团,一个野榴炮团和两个高射炮连。其中美式榴弹炮,可以实现穿透墙壁一米之后爆炸,是攻坚战的利器。徐向前就是想用大规模的轰炸,来破坏阎锡山构建的碉堡防御体系,就注定是一场恶战。


  解说:10月26日下午四时,中共军队发起攻击的信号准时升上天空,战火在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和小山头四大要塞同时燃起。太原攻坚战中最残酷的东山之战,由此打响,双方都将主力投入到这个长不过8公里的阵地上。今年已经83岁的刘积贵,是当年太原血战的亲历者。1948年参加太原战役时,他只有17岁,是一名刚刚入伍不久的新兵。1947年,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中共军队的数量急剧膨胀,大批农村青年踊跃参军,刘积贵等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投入了战场。对于阎锡山的顽固防御体系,这些新兵最初一筹莫展。


  刘积贵(太原战役老战士):碉堡倒就倒了,太原山上有一个街上十十字楼有的,有的地碉,有的梅花碉,有十字碉,碉堡可多了,到处是碉堡。人家里头遇到一个班,有的重机枪,有的轻机枪。


  阎生贵:它最低限度里头得有两挺机枪,他有主射的,有预备的(副射)。你要有一挺机枪的话,不管你轻机枪、重机枪有一挺的话,你总还要打。打还有一个,自己没有炸(子弹)了。


  袁贵恒(太原战役老战士):碉堡高了啊,我见过有一个梅花碉,就跟那个梅花一样,一个营的或者一个团的指挥所。人家有这个缺口,有这么一个圆孔的,当中有这么一个缺口,这么一对准,看见你了,一对准打出了,你的枪也打不进去。


  刘积贵:你要是攻这个碉堡,一个团也不行。一个团因为他的火力不行,他不投降你打不下来。后来想的办法就是炸一炸,炸一炸呢,人摆在直板上,摆上去扣在碉堡上。先炸铁铁丝网,然后炸外壕,再炸铁丝网,再炸外壕,炸了才能炸碉堡,这可死的人多了。


  解说:一轮又一轮的战士倒在冲锋线上,徐向前先后投入战场的兵力达27个半团,占总兵力的五分之四以上,但是依旧无法突破阎锡山构筑的顽固防御工事。位于太原城正东,约两公里的淖马阵地是距离太原城最近的阵地,为了拿下这块阵地,中共军队发起数次冲锋,阎锡山也向前沿阵地下了死命令,后退者一律就地枪决。由于战斗艰苦,争夺激烈,双方均使用了人海战术。前面的倒下去,后面的扑上来。弹药用尽,就用刺刀、铁锹、石头作战。


  阎生贵:它外边地下掏的坑道都是和它的外壕都连接着呢,铁丝网,又是这个什么什么什么地雷,又是这个那个的反冲击,这就接触上了,靠近北关了,这会儿我们还没有夺下来呢,还没有夺下来呢。这会儿人家就向我们反冲击了,反冲击那出来那就打吧,打,出来一次打回去,出来一次打回去,出来一次打回去,出来一次打回去。


  解说:徐向前曾回忆说:每占领一块阵地都要经过一次、两次、三次以上的突击,巩固一块阵地,要打退敌人五次、六次、七次以上的反扑。有些阵地时而被我攻占,时而被敌夺回,反复拉锯。


  阎锡山精心构筑的碉堡群,是中共军队进攻最大的障碍,这些碉堡喷射出密集的火力,根本无法靠近。大批进攻的中共军队战士,倒在了碉堡前面。为了拿下碉堡,各攻击部队都下达了死命令,组织突击队,用连续轮番爆破的方法,一个一个炸掉碉堡。一个碉堡,往往需要十几次爆破。


  今天的牛驼寨,还残留着战争的痕迹。这座矗立在牛驼寨顶峰的残破碉堡,名叫庙碉,是当年阎锡山碉堡群中位置最高,最牢固的一个碉堡,也是四大要塞中的核心阵地。庙碉周围还配备有四个小碉堡,总共可以容纳约一个营的兵力。墙壁为混凝土结构,厚约1.5米,四面各有两个射击孔。根据资料记载,当年中共军队第一次进攻庙碉,就伤亡700多人。


  阎生贵:撞到一个(碉堡),当时不知道放了多少炸药,一般像它这个十公斤不行,解决不了。我们都已经把那个碉堡炸得歪歪扭扭的了,但是门也没有炸开,那枪眼呢还在那儿。


  解说:战场形势异常胶着,徐向前日夜操劳,终于再次旧病复发,胸部因大量积水,剧痛难忍,无法翻身。徐向前命令将其抬上担架,赴前线督战。前线的惨烈,震撼了这位身经百战的将军,东山上各主要阵地焦土达一米厚,战死的官兵尸体交错叠摞,填满壕沟。手榴弹的木柄撒遍战场,空气中弥漫着尸体的焦臭味。前线官兵的巨大伤亡,令徐向前心寒。


  李茂盛:后来徐向前就不想多回山西,就觉得这个太原解放战争山西死的人太多了。这死的人跟这个徐向前认识的人,和徐向前老家认识的人都很多。他就不愿意回山西了,就觉得这个太残酷了,等于是山西人跟山西人打。


  解说:据战后公布的数字,此战徐向前部伤亡8500多人,这场战役整整历时17个昼夜。1948年11月13日,东山要塞争夺战结束。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山头四大要点,全部被中共军队占领。在双方均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后,战场进入了短暂的平静。


  陈晓楠:1949年之后,打下大半个山西的徐向前很少再回故乡,这或许也是因为他不愿回首那段过于残酷的战争记忆。四大要塞争夺战结束之后,阎锡山遭到了重创,伤亡一万余人,而中共方面也元气大伤,华北野战军一兵团仅有四个建制团未投入战斗,完好无损,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亟待补充休整。原计划乘机攻克太原城,但是这个时候的情况,已经不允许,双方不约而同地进入了休整期。但是双方的角力并没有停止,战场背后的攻心战,就在硝烟散尽之后悄然来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