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从敦煌的鸣沙山、月牙泉旅游归来,不由发出如此感叹。


  敦煌的鸣沙山又称神沙山、沙角山,东西连绵40公里,南北宽20公里,最高峰海拔1715米,据考证鸣沙山形成在2800年前,是大漠的风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克沙漠挟来的沙子逐渐堆积而成的,整个山体全由细沙积聚起来。导游说八月上山须等到黄昏后,否则会热得受不了。于是我们一行晚七点驱车来到了鸣沙山,这时在我们江南一带已是晚间的万家灯火,而鸣沙山却还是一个金灿灿的夕阳无限好。到了鸣沙山景区,放眼望去沙山连绵不绝,如黄龙蜿蜒,在夕阳的照耀下山体一片金黄,峰如刀刃。在奔沙山而去的路上,游客们或乘电动游览车或骑骆驼,来来往往络绎不绝,骑骆驼的游客或端坐或歪斜,一路上大呼小喊得意洋洋,倒是那骆驼老经世故,稳稳当当的驮着游客,昂着头一颠一颠的,蹄儿却是十分迅捷,耳边不时响起一阵阵悠扬的驼铃声。一会儿便到了山脚下,我们学着众多游客的样子,脱去鞋袜光着脚丫两手提着鞋子或挂在屁股后面准备上山。

 人要上山只有赤脚踏沙才有感觉,赤脚行在沙中顿感一种细软滑圆,踩入沙坑表层蒸热里面凉爽又是另一番微妙。登沙山虽无惊险却很艰难,沙流软绵绵,却是进一步偏又下塌半步;踩着他人脚印好像省点力气,我们一行奋力向上攀爬谁也不甘落后,不时有人跌到,或者干脆手脚并用。如此这般向上攀登,虽汗水淋漓,但也感到其乐无穷。 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腿脚感到分外的沉重,大口喘着粗气不止似乎已力不能支了,但大家一致表示难得一游决不半途而废,于是一屁股坐倒休息片刻,又一屁股爬起,咬着牙摇摇晃晃继续向上攀援,如此三番山就在脚下,兴奋驱散了了疲劳我们尽情的大声高喊:“我们上来了!”登顶后极目远眺即被大漠落日磅礴苍凉的气势所震撼,天苍苍,沙茫茫,一览无遗,远处沙丘林立西天的晚霞红透血色一般在大漠上奔淌:近观山阴处暮色沉沉,似灰似雾一样笼罩沙山:俯瞰来路不断有单个游客滑下或攀援,小如蚁蠖。

 下山时我们滑沙而下,看起来虽有几分惊险但也很有刺激、很有新奇感。只需坐上滑板顺坡而下,两手一伸似双翼展翅,也有人学电视里外国人的派头用租来红黄或蓝白相间的降落伞从山顶像大鸟一样滑翔飞下。沙浪滚滚如山洪奔腾,耳边风声阵阵好似沙鸣声声,恍然犹如全身腾空而起,惊心动魄一刹那,即已到达山脚下,真正是一种无法言喻的飞流直下之飘飘然的感觉。
      鸣沙山的神奇在于“鸣”。当众人爬上山顶,从山上滑下来时,沙山便发出丝竹管弦奏乐之声。随着人多、沙热、滑速的加快,沙石的下坠,鸣声越来越大,直至阵阵轰鸣声不绝于耳。如此之“鸣”想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它之所以能“鸣”那是因为鸣沙山下的月牙泉南岸高台地上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雷音台等诸多人文建筑景观,沙山流动碰撞在这些物体上,发出的回声。

      月牙泉静静地躺在鸣沙山的怀抱里,这个形状酷似一弯新月的小泉处在沙山的重重包围之中,在蒸发量是降水量48倍的沙海之中,它已存在了二千多年不能不说这是大自然的一大奇迹。
       当我们站在沙山顶上俯视这一沙漠神泉,在重重褐黄沙处仿佛镶嵌着一只透明的翡翠,又像天上掉下的一块碧绿的玉盘,当我们滑下沙山漫步在泉边时,只见天上的白云在水中游动,泉边芦苇丛生,垂柳婀娜,铁背鱼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漫游,泉水清澈透亮,若不是有“不准下水”的告示牌,我们早就跃入泉中畅游一把。据导游向我们介绍:月牙泉之所以历经古今,沙填不满,永不干涸绝非是人力所为,而是大自然运动所致,月牙泉在鸣沙山的前后两山之间,当西北风把前山的沙子从山顶吹下山逼近月牙泉,而另一股风从东北空开的山口把月牙泉周边的山下的沙子吹向山顶,如此这般吹来吹去,周而复始,鸣沙山还是那样的山,月牙泉还是那样的泉,这就是大自然神力创造的魅力。

鸣沙山、月牙泉所特有的魅力更衬托出西域的神奇和壮美!